濱州日報:建立以人力資本為核心的組織系統
近年來,濱州畜牧獸醫研究院在高層次創新人才隊伍建設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績,被譽為濱州的人才小高地,在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發展高層國際論壇上,濱州畜牧獸醫研究院與8名海內外博士成功實現對接。日前,全國人大代表、濱州畜牧獸醫研究院院長、山東綠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沈志強接受本報記者采訪。
科學規劃,建立以人力資本為核心的組織系統
記者:沈董事長您好,從研究院的發展和您的了解,您認為濱州如何進一步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吸引人才來濱創新創業?
沈志強:人才是第一競爭力,加快黃河三角洲開發建設,必須建立高素質的人才隊伍,要高起點規劃我市的人才戰略。
我認為,人才作用的發揮,固然在人才本身而更在組織系統。在規劃中首先要建立以人力資本為核心的人才干事創業共創輝煌的組織系統。沒有以人力資本為核心的組織系統支撐,再好的人才其作用也要大打折扣。
濱州作為黃河三角洲開發的主戰場,要搶抓黃河三角洲和藍色半島經濟區上升為國家戰略的機遇,擴大對外影響力,在如何選人、育人、用人、留人等方面超前科學規劃,建立以人力資本為核心的人才干事創業共創輝煌的組織系統,整合海內外人才資源,結合國家大力實施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留學人員回國創業啟動支持計劃和海外赤子為國服務行動計劃,搶抓機遇,創辦有地方特色的海外人才創業基地,建立海內外人才創新創業基地,同時,充分發揮好現有創新創業平臺的作用,讓人才有了大顯身手的舞臺,并感受到自身的價值所在和事業發展的美好前景,吸引海內外人才來濱州創新創業,共創輝煌。
創新機制,建立才盡其用的人才機制
記者:其實,中國不乏人才,但缺乏才盡其用的機制與組織,因此經常出現“唯楚有才”,卻“楚才無用”甚至“楚才晉用”的現象。濱州亦然,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才盡其用呢?
沈志強:濱州著名的軍事家孫武就是“齊才吳用”的典型代表。因此,我們要在才盡其用的機制上不斷創新。我市出臺的優惠政策與周邊地市相比,要有明顯的吸引力,至少在經濟方面、工作條件、獎勵政策或其他方面有一點是極為突出的。要讓人才政策產生顯著的洼地效應,要制造適宜種子人才生根、發芽、成長的土壤。
要建立人才保障機制,解決人才的后顧之憂。首先要加大投入解決人才的實驗與技術學習問題,人才的引進與培養需要財力投入,人才的引進、培養到發揮作用需要一個過程,并非立竿見影。因此,不但要大量投入,還要可持續投入。另外,要為高端人才創造良好的工作條件,如配備得力助手組建創新團隊等。再者,人才管理機構要有一定的職能,如家屬的安置、子女的入學和就業等,其他部門積極協同,這樣才能形成人才工作保障的強大合力。同時,采取多種形式加強與人才的交流與溝通,讓人才來到濱州就有如家的感覺,情愿為濱州效力、引領濱州發展。
內育外引,建設能征善戰的人才團隊
記者:如今,人才團隊的作用越來越重要,那么如何才能打造一支創新創業團隊呢?
沈志強:隨著信息時代和服務時代的來臨,人才同資本、技術、專利等一樣不再是一個單位的私有資產,而是追逐利潤最大化的核心流動資產。研究院通過“搶抓機遇搶人才、三顧茅廬請人才、艱苦創業育人才、大浪淘沙選人才”等方法凝練了一支能征善戰的創新創業人才團隊。
就我市而言,可以“創新團隊建設工程”為抓手,加大投入力度,制定合理的工作目標,打造幾十支我市產業突出的(如生物醫藥、紡織家紡、汽車零部件制造、果蔬加工)、具有明確主攻方向、視野開闊、競爭有力的國際創新團隊。對有培養前途的領軍人才、后備人才等,加大培訓力度,送其到本行業一流機構學習鍛煉,盡快掌握國際前沿的技術與管理技能,成為敢為人先、積極作為的先鋒主力。
建議市委市政府參照省委省政府“泰山學者工程”的做法,盡快實施濱州市委市政府的“黃河學者工程”,讓海內外人才向我市涌流,享受我市的最高待遇,發揮人才最大的價值。
我市還應建立急需人才專家庫,將我市急需的人才作為引進與培養的目標。以引進培養領軍人物為重點,集中財力物力,加大引進與培養力度,進而實現種子人才的帶動效應。
上一篇:香港商報:山東濱州經濟開發區
下一篇:
江油市家兔高效健康養殖與疾病防控技術培訓會議順利召開
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