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網:自立自強從“基礎”做起
對中國科技界來講,基礎研究的能力和產出依舊是短板。為補齊這塊短板,“十四五”規劃提出,要“加強基礎研究、注重原始創新”,“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對企業投入基礎研究實行稅收優惠”,“支持發展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加強基礎研究人才培養”。
那么,如何加強我國基礎研究能力,提升創新策源能力?《中國科學報》采訪了來自科研院所、高校、企業三大創新主體機構的代表委員。
科研院所:優勢很明顯 張馳須有度
科研院所是開展原始創新工作的重要主體,而中國科學院又是基礎研究的主要陣地。
“中國的科研院所包括中國科學院的院所和各個部委的研究院所。部委的科研院所,更側重應用,跟產業結合比較緊密;而中科院既有純基礎的學科,也有面向應用和滿足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的研究,研究人員數量多,學科比較全,便于學科交叉,這些都是中科院開展基礎研究的優勢所在。”在接受《中國科學報》采訪時,全國政協委員、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周忠和說。
全國政協委員、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周忠和
正所謂“事在人為”,要激發科研院所基礎研究創新實力,首先要激發科研人員的創新熱情。周忠和表示,國家層面對基礎研究的政策引導是對年輕人的一種鼓勵,但政策支持不能過于功利,經費穩定、平臺設備支撐、基礎設施建設、青年人才生活條件等,都會影響基礎研究人員的工作熱情。
他建議,“從0到1”的原始創新需要有基礎、有支持、有氛圍,處理好“放”與“管”的問題;科學決策需要處理好民主與集中的問題,重大科研項目要讓真正的科學大家來拍板;此外,還需要全社會凝聚科學共識,提升科學素質,讓領導干部和科學管理者真正認識到基礎研究的重要性。
科技企業:不急功近利 落實好政策
近年來,關于科學家逃離企業以及學術與商業如何兼容的問題,得到輿論的持續關注。對于企業在基礎研究方面的責任與現狀,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綠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沈志強有著清醒的認識。
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綠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長沈志強
“高校與企業在基礎研究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上大有不同。高校是科學問題導向,回答的是‘為什么’(Why)的問題,而企業則是技術問題導向和目標結果導向,回答的是‘怎樣’(How)的問題。”沈志強說。
他表示,以基因編輯技術(CRISPR/Cas9)為例,高校的基礎研究會研究基因編輯技術為什么能高效率、低脫靶率地實現對基因組的大規模編輯改造,而企業的基礎研發則研究如何高效率、低脫靶率地實現對基因組的大規模編輯改造,并將技術用以創制新細胞、新疫苗、新產品等,改善提高現有產品的功效,推動生物制造、疾病診療領域實現創新發展。
近年來,山東綠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應用基因編輯技術創制了許多制造動物疫苗的新細胞,并應用基因編輯技術研發多種基因工程載體疫苗,此外,他們還應用基因工程技術和高密度發酵與高效表達技術,研發出第四代病毒樣顆粒疫苗和第五代精準結構疫苗。
沈志強表示,他們與國內外10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密切的產學研合作戰略伙伴關系,加快研發創新速度,提升原始創新能力。
對于“十四五”規劃中強調的“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對企業投入基礎研究實行稅收優惠”,他表示,這些政策將有利于調動企業的原始創新積極性。
“從事基礎研究,沒有穩坐十年以上冷板凳的定力,很難見到成效。”沈志強建議,在政策實施過程中,地方各級黨委政府須克服急功近利的功利行為和政績行為,解決好從事基礎研究的科技人員的后顧之憂,對做出突破性貢獻的基礎研究科技人員給予專項獎勵,對企業的主要負責人給予專項獎勵,將支持基礎研究的政策持之以恒地落實到位。
研究型大學:搭建平臺 仰望星空
曾先后在杭州大學、浙江大學、浙江理工大學、寧波大學工作過的全國人大代表沈滿洪,如今是浙江農林大學的黨委書記,在多家高校的工作經歷讓他看到了高校在基礎研究方面的優勢和可能。
全國人大代表、浙江農林大學黨委書記沈滿洪
“高校承擔著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等基本職能。相對于企業而言,高校的科學研究更加有可能仰望星空,做純科學或純理論的基礎研究。相對于科研院所而言,高校的科學研究可以做到‘科研育人’和‘育人科研’的有機結合,‘科研育人’是指在研究過程中培養人才尤其是碩博士等高層次人才,‘育人科研’是指在培養人才的過程中不斷發現、提出、探索科學問題,讓基礎研究綿延不斷。”沈滿洪說。
他表示,加強大學基礎研究,一要通過支持數理化文史哲等基礎學科的學科建設、學位點建設等創造基礎研究的學科平臺;二要通過設立學科交叉基金,鼓勵教師和博士生在學科交叉中開辟新的研究領域;三要集中力量建設科研平臺支持基礎研究,例如設立數學研究中心、納米研究院等,集聚創新性人才,推進基礎研究的重大攻關。
對于當前基礎研究的激勵政策,沈滿洪十分認可,同時,他也表示,政策還有進一步優化的空間。“一是基于學科專業的基礎性地位,優先保證基礎學科的學科和專業建設;二是基于基礎研究的公共物品屬性,更大力度設立基礎研究國家基金;三是基于學科差異性和科研差異性,推進科學研究的分類評價改革。”沈滿洪說。
上一篇:齊魯網:「直通全國兩會」代表談鄉村振興:努力打造鄉村振興的齊魯樣板
下一篇:沈志強代表:科創興企——國家要激勵,企業要積極
編輯:熊方方